【都市快报(杭州新闻)】“霸王级”寒潮来了!如何安全度过?全科医生有话说
“霸王级”大寒潮将登录杭城,杭州市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III级响应,今冬以来首个寒潮橙色预警发布,杭城再次进入“速冻”模式。
冬季通常是医院里最忙碌的时期,也是在院重病人最难渡难关的时候,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冷伤冻伤病高发,医生看着那么多痛苦的病人,实属心痛。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李琰华主任说:“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句经典同样适用于现代环境。人们为何不在得病之前,做好御寒防寒工作呢?在各部门正为将这次寒潮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做努力的时候,老百姓在这个关键时刻能做的就是从生活细节入手,做到未病先防,健康有活力地渡过寒冬。”
首先哪些是需要做好防寒工作的重点人群呢?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低温会刺激血管收缩,血管收缩会带来一系列麻烦。
①高血压: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可引起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的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天气转寒之际更应按时服用降压药,增加测量血压的频次,部分血压控制良好的人在这个时候会出现血压高值,需要更换或加量高血压药物。
②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由于脑血管或冠状动脉的收缩,重要脏器出现低氧低灌注,血液粘稠度升高,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心肌梗死病人可出现剧烈的胸痛,部分病人以胸闷为主;脑梗死的病人可出现偏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头晕头痛甚至昏迷。以既往的经验来看,在寒潮来袭时,甚至有年轻人因脑梗心梗被送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脑梗死既往史的患者更应格外关注是否出现上述症状,以免耽误病情。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天气寒冷引起口鼻黏膜干燥、变薄弱,甚至发生破损,同时鼻血管收缩使到达的白细胞减少,细菌、病毒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感染。轻者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重者发展成肺部感染、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低温可诱发气道痉挛,从而诱发哮喘。冷空气下流感肆虐,今年还碰上新冠疫情,因此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在寒潮来临之际务必带好口罩,做好全身保暖,以免受寒和受到病毒感染。
老年人:老年人体质差,全身脏器功能多有不全,对天气剧烈变化敏感,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最易得寒潮病。由于群体的特殊性,老年人原本的基础疾病在这个时候往往都会加重,包括消化道疾病、骨关节疾病、泌尿系疾病、糖尿病等等。因此需加以关注家里的老年人,开好空调,做好全身从头到脚的御寒工作。
在外作业人群:寒潮下在外作业人群是发生冷伤的高危人群。轻者出现非冻结性冷伤包括冻疮、水浸足(常见于海员、渔民、水田工作人员),重者可出现冻结性冷伤,当核心体温下降至32℃以下时,可出现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甚至死亡。因此寒潮下作业应格外注意防寒工作,穿着应干燥不透风,注意防湿;作业时避免久站或静止不动;进入工作前应进行适应性训练,摄入高热量食物。
那么在寒潮来临之际,普通民众能做什么呢?
佩戴口罩,守牢呼吸道底线:2020年口罩笼罩下的中国人的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呼吸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明显少于往年。出门时特别是到人群密集的区域需戴好口罩,普通群众佩戴普通口罩或外科口罩即可达到防护效果。
泡脚以祛湿驱寒:双足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受寒受潮的部位。泡脚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温通血脉。每次泡脚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可加入艾草、生姜祛寒湿,糖尿病病人应注意避免水温过烫。
避免过度疲劳:圣诞节刚过,元旦假期马上又要来临了,很多年轻人在这段时间常常参加聚会、饮酒熬夜、过度娱乐疲劳,又突遭寒潮,容易疾病缠身。这段时间建议休息为主,适当有度地锻炼,少到人群密集地。
做好头部保暖:头部有丰富的血管和汗毛,中医说头部是诸阳之会,而且头部常常是裸露的,占全身散热比例大。出门应做好头部保暖,可减少散热,给脑血管一个舒适的温度。
合理使用空调:不要硬扛着不开空调,也不要开太高温度,注意室内通风。应尽量减少室内外的温差,从空调房到室外需要一个过程,减少温差对血管的刺激。
李琰华主任最后说道:“此次寒潮来临之前,全科医生就“治未病”的原则,提早为民众提供科学实用的意见。这也是全科医学的核心所在,它提供以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拥有方便、周全、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形式,是老百姓自我保健的好管家。在老百姓遇到不能解决的健康问题时,全科医生都可给予帮助和答疑。”
媒体链接(点击标题可查看原文):
都市快报(杭州新闻)|“霸王级”寒潮来了!如何安全度过?全科医生有话说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最强寒潮来袭,医生提醒这几类人群重点做防护,尤其要保护好头部!
每日商报(乐活老年)|“霸王级”寒潮来袭,全科医生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