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吸入剂装置也有“大学问”
导 读
与口服剂相比,吸入剂可直接到达吸收或作用部位,并且吸收后作用快,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因此,吸入治疗已被多国推荐为防治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疾病的首选给药方式。然而,临床上时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在使用某种吸入剂后没有效果的情况。是药物没有效果吗?深入分析,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长时间以来未能正确使用吸入剂所致。
目前,呼吸科常用的定量吸入气雾剂与干粉吸入剂,对患者的自身认知能力与熟练掌握能力有一定要求。错误的使用方法可能导致药物未达到作用部位,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甚至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药师在提供药学服务过程中,针对吸入剂等特殊剂型,对患者进行使用宣教是非常重要的。每种吸入剂装置都有其特点及使用要点,使用的准确性与疗效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给药方式不正确
准确准备出单次吸入药量是正确使用吸入剂的前提,不同的吸入剂装置主要区别在于给药方式的不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吸入剂装置包括定量吸入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常用的干粉吸入剂包括准纳器、都保装置、药粉吸入器等。
定量吸入气雾剂是通过按压装置喷出药液供患者吸入。最常见的问题是部分患者不知道装置使用前需要振摇药液,对于有些药物来说,没有振摇可能导致药物输出剂量减少25%。例如短效的支气管扩张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就会影响其用于急性喘憋症状缓解的效果。
准纳器的给药方式为滑动装置一侧的上药滑杆,完全按下一次可以撕开装置内的一个泡状包装,从而完成一次给药过程。有的患者会错误地一边滑动滑杆一边吸入药物,这会导致吸入过程中药粉暴露不完全,吸药后部分药粉仍残留在装置中。笔者遇到的这类患者,拿回来的装置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吸嘴周围有白色粉末,滑动滑杆时也能感觉到装置内残留的粉末所造成的阻力。
都保装置是通过旋转装置下方的旋柄实现给药的,正确的操作是向一个方向拧到底再向相反的方向拧回来,期间听见一次“咔哒”声完成一次给药。给药过程须保持装置直立,否则可能影响单次药量的准确性,这是患者容易忽视的一点。另外,笔者还遇到过有的患者误认为装置向一个方向拧是给药,另一个方向拧是关闭装置,从而造成长期未正确用药,这也是由于患者未接受过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所导致的。
药粉吸入器的药粉是储存在单个胶囊中,每次给药需要将1粒胶囊放入装置,通过装置一侧的按钮将胶囊刺破后供患者吸入。使用初期由于对装置不熟悉,部分老年患者会忘记刺破胶囊,或者刺破后不松开按钮,这都会导致胶囊内的药粉无法被吸出。另外还需要提示,药师应嘱咐患者不要多次刺破胶囊,以免胶囊壳破碎后随药粉被吸出。
吸药气流不足
对于患有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的患者,其呼吸状态和肺功能会较健康人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吸气力量和吸气持续时间也有所降低。
吸药力度不足会导致药物粉末未被吸出或停留在口腔,而未被气流带入肺部,从而造成药物未能发挥作用。由于吸入药粉的量非常小,所以对大部分患者来说,如果吸气动作正确则可以成功吸入药粉。
吸药力度不足的常见原因有两个:一是吸气前未尽量将肺内空气呼出,从而导致吸气量少,气流不够持续;二是吸药过程中,患者未将装置吸嘴部位包裹住,气流从嘴角侧漏。
不知道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吸入激素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口腔念珠菌感染(鹅口疮)及咽部不适,用后正确漱口两三次可有效减少其发生。在用药指导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患者不知道或者遗忘漱口,甚至有的患者知道漱口却误以为要将漱口水咽下,这部分患者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吸入剂使用指导,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就诊的患者,应予以更多关注。
都保装置和准纳器需要注意药粉防潮,用药过程中须提示患者不要对着吸嘴呼气,用药后将吸入装置关闭。有一些老年患者在使用都保装置后,害怕碰到给药旋柄,所以不拧保护盖,从而增加了药粉受潮的风险。还有个别患者将晃动都保装置听见的干燥剂的声音误认为是药粉的声音,从而对剩余药量判断错误。
不能坚持用药
对激素的担心是影响患者坚持长期规律使用吸入剂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患者谈激素色变,误认为长期吸入激素会出现各种激素不良反应,甚至产生依赖性,从而间断使用或自行停药,导致其治疗不足,疾病进展。因此,笔者建议,在患者开始使用吸入激素时即做好用药教育,为患者解释清楚利弊,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提高其依从性。
来源:临床药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