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生活与健康】忙起来顾不上吃饭,饿了胡吃海喝一顿?闫兴军主任提醒:警惕饮食不节导致胆囊炎发生

发布时间:2018-04-10 11:27:12

忙起来顾不上吃饭 饿了胡吃海喝一顿

警惕饮食不节导致胆囊炎发生

 
 
□本报记者 卢竹璟  通讯员 阮芝芳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出现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很多人都知道不节的饮食容易导致胰腺炎的发生,其实,除了胰腺炎外,胆囊炎的发生也跟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前不久,史先生(化名)就因为暴饮暴食而突发急性胆囊炎,被送往医院治疗。
  究竟不节的饮食与胆囊炎有什么关系?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新华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闫兴军主任医师。
 
暴饮暴食后突发急性胆囊炎
  史先生今年40多岁,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为了能够让自己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史先生常常加班到深夜,忙起来时,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长期以来,史先生总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候又胡吃海喝一顿。
  都说“酒桌之上谈生意”,前不久,为了跟合作公司谈生意,史先生在连续两天通宵熬夜后,又跟合作公司到饭店大吃了一餐,席间不仅菜品丰富,而且喝了不少的酒。一顿大餐虽然让史先生谈成了生意,可是回到家后,史先生就发起了高烧,而且呕吐不止。被送往浙江省新华医院检查后,史先生被确诊为急性胆囊炎。
 
饮食不节是胆囊炎发病诱因
  闫医师告诉笔者,胆汁是在肝脏产生的,当人体不进食时,胆汁临时储存在胆囊中并进行浓缩,当进食时,胆囊收缩把胆汁排进肠道帮助消化。肝脏每天会分泌800~1200毫升胆汁,而胆囊体积只有40~60毫升,足见其浓缩功能的强大。如果人长时间不进食,过饱和的胆汁就会析出,一方面逐渐形成结石,另一方面浓稠的胆汁会刺激胆囊黏膜,发生慢性炎症,同时已经形成的结石反复不停的摩擦加重了炎症的进展,这个过程是持续的,结果导致胆囊壁增厚并瘢痕化,最终胆囊萎缩、功能丧失,形成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如果结石移动造成胆囊出口梗阻、胆汁排泄受阻或细菌入侵,就会发生急性胆囊炎。
  由上可以看出,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长期高脂肪饮食以及过度节食减肥、长期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都易造成胆汁成分改变及胆汁长时间淤积在胆囊,形成胆囊结石,进而诱发胆囊炎。此外暴饮暴食会使肝脏分泌胆汁增多,而过度饮酒会使胆道出口肌肉痉挛、胆道内压力骤增,促进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史先生就是由此发病的。
  此外,临床上还有5%左右的急性胆囊炎没有合并胆囊结石,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常常发生在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等危重病人以及长时间应用肠外营养的人群中,并且容易合并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疾病。这类胆囊更易坏疽、穿孔,病情往往发展迅速,而且很容易被原发病症掩盖,不易发现。
 
胆囊炎发作在临床上的表现
  闫医师指出,要想预防急性胆囊炎发生,首先要降低胆囊发生结石的几率,如果已经形成结石,也要减少结石造成梗阻。
目前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已达10%。特别需要注意的是,70%的胆囊癌与胆囊结石有关,而且与结石病史长、体积大、胆囊慢性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根据结石的多少、大小、有无嵌顿、是否合并胆囊功能的改变等,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大多数胆囊结石无症状,称无症状结石;部分可呈现反复的胆绞痛发作,表现为右上腹或中上腹剧痛、阵发性加剧,伴右肩和背部放射,多在饱餐、进油腻食物或睡眠时发生;少数病人表现为慢性胆囊炎或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患者多在饱食、进油腻食物、工作紧张生活劳累时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饱胀、隐痛,很多被长时间误诊为“胃病”而治疗。如出现剧烈上腹痛伴右肩、后背痛,拒按压,恶心呕吐、中等度发热等,则是并发了急性胆囊炎。
  对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无论是否合并结石,均需住院手术治疗。
  合并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有胆绞痛等症状发作的,如果检查提示胆囊钙化、合并息肉、胆囊功能丧失等同样需要手术治疗。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做预防性手术,可观察并定期随诊,当多发泥沙样结石及或单个结石直径大于2厘米、胆囊壁钙化、胆囊壁增厚并大于3厘米或者伴胆囊息肉且直径大于1厘米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胆囊炎的预防,闫医师认为关键在于科学饮食,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改变胆汁中的成分,从而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生;规律的饮食能够促进胆汁定时排放,防止胆汁在胆囊沉积时间过长,减少胆汁对胆囊的损害,降低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