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健康】《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发布
发布时间:2018-04-10 11:27:12
《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发布
减肥和改善生活方式是主要治疗手段
□本报记者 郭丽丽 通讯员 阮芝芳 蒋明 文/图
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危及生命。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被“脂肪肝”缠身。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跻身中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且患病率仍不断上升。
日前,首部国家级、科普性的《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正式发布,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诉脂肪肝患者正确进行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调适和合理用药。简单来说,就是提醒老百姓要正确面对脂肪肝。
脂肪肝防治科普指南问世
我国是肝病大国,肝脏疾病是造成医疗负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断攀升,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
“前段时间,我到重庆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议上出了个数据,在我国肝病中,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患病率不过24%,而脂肪肝占49%。可见,脂肪肝的人群很大,患病率还将上升。”浙江省新华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唐翠兰主任医师告诉记者。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肥胖所致。同时,儿童脂肪肝越来越常见。随着肥胖症的流行,世界各地肥胖儿童脂肪肝患病率达到23%-77%。
唐主任指出,脂肪肝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有关,如果没有及时防治,还可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有研究数据显示,如果脂肪肝长期肝功能异常,其中10%-20%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脂肪肝患病率高,危害又大,但在我国,不论是医生还是老百姓,对脂肪肝的防治和危害仍不够重视。
由此,3月22日,经过9个月精心准备,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联合医学科普期刊《大众医学》杂志共同编制的首部脂肪肝防治科普指南《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应运而生。
据了解,这部科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的编制,主要基于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国际权威机构颁布的脂肪肝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并得到中国基础与临床、肝脏与内分泌、西医与中医等许多学科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内容涉及消化、肝病、内分泌、感染、营养、运动、心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等多个领域,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儿童脂肪肝的形成原因、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和监测等公众关心的问题,对于指导脂肪肝患者正确进行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调适和合理用药。
唐主任说,国家曾发布《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但是这些“指南”主要是针对医生的,专业性太强,老百姓们很难看得懂。因此,这次专门发了科普版,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得到、看得懂,起到健康教育的作用。
脂肪肝多见肥胖者和老人
脂肪肝多见于肥胖者、过量饮酒者、高脂饮食者、少动者、慢性肝病患者及中老年内分泌患者。其中肥胖、过量饮酒、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是脂肪肝的主要病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谢功能降低,加上吃多动少,特别是有关节问题的老年人,运动量更少,因此,很容易发展成脂肪肝。”唐主任说,除了老年人,白领、出租车司机等职业,平时动得少的,也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
唐主任表示,“对饮酒者而言,减少饮酒量或完全戒酒是预防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一般在戒酒数周或数月内,肝内脂肪沉积完全消退。”这个观点与科普版指南上的建议不谋而合。
而对于多数由于超重引起的脂肪肝患者来说,减肥、改善生活方式是主要治疗手段。科普版指南上建议,在运动防治上,提倡每周坚持参加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还要避免久坐。
“运动量的选择,要根据每个人每天的消耗量来量身定制。”唐主任认为,每周至少有2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打羽毛球、跳舞、跳绳、游泳、做操等都是不错的运动选择。
身体动起来了,同时,嘴巴也要管牢,要做到均衡饮食。“切勿暴饮暴食,不要吃宵夜,晚餐离睡觉时间尽量长一些。”唐主任说,以控制总量为基础,如当天主食摄入多了,但还有饥饿感,可适当多吃一些青菜、冬瓜等充饥。
需要注意的是,到底有没有脂肪肝不是自己可以说了算的,建议到专科门诊,由专科医生来诊断。
唐主任告诉记者,最近,医院新采购了一台“人体成分分析仪”,配合fibrotouch机器一起使用,可以准确测定人体内的脂肪含量,对于脂肪肝的测定有很大帮助。
只要双脚赤脚站在上面,双手伸直紧握把手笔,坚持站立十秒钟,一张人体成分分析报告就出来。报告清晰地写明,体内的脂肪含量、肌肉含量、无机盐含量等。
“诊断明确了,治疗方案才能更有针对性。”唐主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