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健康】肺癌和肺结核都属于消耗性疾病
肺癌和肺结核都属于消耗性疾病
两者部分临床症状表现重合 对症治疗很重要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医学会鉴定中心接到一起医疗纠纷。温州一医院错把肺结核当肺癌治疗,导致病人术后大出血死亡。该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书认为:医方在手术前鉴别诊断考虑不全面,没有采取鉴别诊断肺结核所需的其他常规检查手段,存在过错。
浙江省新华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江劲介绍,肺结核是结核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而肺癌是与吸烟,大气污染和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的肿瘤性疾病。二者的鉴别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有些特征甚至连医生都很难分辨。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各种常规检查以判定类别。
肺结核当肺癌治 病人术后大出血死亡
患者王先生是温州龙湾人,48岁,生前在浙江某钢业公司担任对账员一职。
2012年9月13日,王先生因为咳嗽、咳痰、咯少量血,前往温州某医院就诊。当天,王先生做了CT检查。根据CT检查提示:王先生左上肺空洞伴炎症,左肺门淋巴结显示。
过了4天,王先生便住进了该医院胸外科。医生在诊断报告上写下“左肺癌?”,初步诊断王先生的症状疑似为肺癌。
同年9月27日,王先生在该院接受左上肺癌根治手术。
“做完手术后,他就一直说自己不舒服,然后一直冒冷汗,脸色苍白。”王先生的妻子胡女士称,丈夫当天下午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经抢救无效,于当晚6点05分被宣告死亡。
医院给出的死亡诊断书上注明:左肺部部根治术后,心肺骤停。
丈夫去世后,胡女士认为医院抢救措施不规范,病历记载内容多处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多次和医院交涉,要求医院提供病理诊断书。
直到同年10月11日,胡女士才收到医院的三份病理诊断书,诊断书上记载为“左上肺结核球”。这就是说,丈夫王先生患的是肺结核,不是肺癌。
得知这个消息,胡女士当即晕厥,她认为王先生的死和医院的误诊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要求医院方面赔偿。
但双方就赔偿金额、责任大小无法协商一致。去年,胡女士一家便将医院告到了法院,索赔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合计757006元。
今年4月21日,鹿城区人民法院宣判这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判决医院赔偿患者家属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621342元。目前,涉案医院已经履行了赔偿义务。
肺癌和肺结核部分表现重合 易引起误诊
临床上肺癌与肺结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肺癌是目前常见的呼吸系统肿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而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
“疾病的表现分为典型和不典型,每种疾病都有各自的表现形式,但不排除某些疾病的表现会相互重合,比如肺癌和肺结核。”据江主任介绍,早期肺癌往往不产生任何症状,当肿瘤继续长大影响支气管引流,继发肺部感染时,会产生脓性痰液,痰量也较以前增多。另一个常见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的少量咯血,大量咯血则很少见。有的肺癌病人,由于癌细胞造成较大的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在临床上表现为胸闷、哮鸣、气促、发热和轻度胸痛等症状。而典型的肺结核临床上往往也表现为盗汗、咳嗽、咯血、低烧等。
“肺癌和肺结核的临床表现都较不典型,医生误诊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因此患者切不可私自判断,胡乱用药。应尽快去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区分,对症治疗。”江主任提醒。
均衡饮食、加强锻炼是预防肺癌肺结核的关键
据江主任介绍,肺癌和肺结核都属于消耗性疾病,因此患者更应注重营养的均衡,依据病人口味选择合适的食物。在身体许可的前提下多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个人抵抗力。同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是预防和治疗肺癌、肺结核的前提。
“每个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不一样,观念和心态也不相同,因此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调节情绪尤为重要。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也更易诱发肺癌、肺结核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