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实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甚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为腰痛常见原因。
一、临床表现
包括腰肌劳损、腰背筋膜劳损、棘上和棘间韧带劳损、髂腰韧带劳损、腰骶劳损、骶髂关节劳损等。好发于青壮年,以劳动者最为多见。
劳损多为慢性发病,并无明确的急性外伤史;有的患者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外伤史;有的患者姿势不良或曾长期弯腰工作。
症状时轻时重,一般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不能久坐久站,须经常变换体位。
有些患者在棘间、髂后上棘、骶髂关节或腰骶关节、腰椎二、三横突处有程度不同的压痛,有的患者压痛范围广泛或无固定压痛点。
二、检查
1、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棘肌、腰椎横突及髂嵴后缘等部位。
2、肌痉挛: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
3、X线检查:少数患者可有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骨质增生,余无异常发现。
三、治疗
物理疗法可缓解症状,有局部压痛点的患者可作强的松龙封闭治疗。强调坚持腰背肌锻炼,增强肌力,稳定脊柱。
本病属中医“腰痛”范畴,根据中医学“新病在气,久病入络”理论,结合临床观察其病机主要是经络瘀阻和肾虚,治当祛瘀补肾,活络止痛。
加味活络效灵丹中活络效灵丹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赤芍清热凉血,行血散血,可治腰部瘀血作痛;白芍养血荣筋,缓急止痛,可治关节强硬,屈伸不利;川续断既能补肾,又能行血脉,有补而不滞之优点;木瓜舒筋活络,且能化湿;生地凉血清热,又可滋补肝肾;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综观全方,寓活血行瘀,化湿,清热,补虚于一体,攻补兼施,紧扣慢性腰部劳损病机,故此方稍事化裁则适用于各证型慢性腰部劳损疾患,且效如桴鼓。
四、预防
预防腰肌劳损的发生,首先应保持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应是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特别是学龄儿童保持良好的姿势最为重要,平常还要加强体育锻炼 ,使腰部肌肉、韧带、关节囊处于健康发育的良好状态。腰部肌肉强、韧带弹性大,发生腰肌劳损的机会大大减少。
在平常的劳动或工作中应注意体位,应尽量避免在不良的体位下长时间工作和劳动,对单一劳动姿势的人应坚持工间操锻炼,或用腰围保护腰部;对有慢性病、营养不良、肥胖的人更要注意劳逸结合,做到多休息,不宜过度劳累。
患急性腰扭伤后应及时彻底治疗以及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