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还未消散,猴痘已成当今热点。目前各国出现的猴痘病例已受世卫组织高度关注。
据最新数据统计,猴痘已发生人际传播,涉及全球15个国家,感染有上百人。
世卫组织预计全球猴痘病例会逐日增多,已扩大对其他非属猴痘流行国家的监测。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它是天花的近亲,同属双链DNA病毒。
早在1958年被发现,由于当时在研究饲养的猴子中爆发的疾病,顾称之为“猴痘”。
但猴子并不是病毒主要携带者。
相反,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可能是松鼠、袋鼠、睡鼠或其他啮齿动物身上。
也许它应该被称为“啮齿动物痘”。
猴痘的症状与天花的皮疹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
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
猴痘症状主要包括发烧、背痛和脓疮。
大多数感染的人都有轻微的流感样症状,通常以发烧、头痛、肌肉疼痛、淋巴肿大和疲倦开始,之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
受感染的人可能会在两到四个星期内保持不适,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较为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淋巴结肿大是猴痘的标志性特征。
动物传人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
人际传播
当人们密切接触时,通过大的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皮肤病变或体液;通过受污染的衣服或被褥间接接触。
此外,猴痘病毒还可经由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一般来说,猴痘病毒的人际传播并不常见。
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过猴痘病例。
虽然目前无猴痘病例的发现,但我们还是需要警惕猴痘传染。
毕竟传染病没有国界,随着多国病例陆续出现,可能会有输入性病例的风险。
我们要提高紧惕,防患于未然。
规避接触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包括在猴痘发生地区生病或被发现死亡的动物)。
避免接触与生病动物接触过的任何材料,例如被褥。
将受感染的患者与可能有感染风险的其他人隔离开来。
个人防护
与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类接触后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
照顾患者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世卫组织强调,应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消毒剂保持手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