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20合1混样?能不能混的更多?
为什么要混?
假定混样不会造成检测敏感性下降,即阳性样品混样后仍然能检测为阳性。
在这个前提下,混样的决策取决于流行率或者称为阳性率(P)和混样数量(k)。如果我们只进行 2 步的检测,即第一步检测混样组,检测为阳性的组进行第二步检测,第二步将阳性组样品逐一进行检测。
假定 1% 阳性率的情况下 20 混 1 检测
1% 阳性率的情况下,20 混 1 检测。如果有 100 个样品,分为 5 组,第一轮检测结果为 4 组阴性和 1 组阳性,阳性组再进行第二轮逐一检测,检测结果为 19 份阴性和 1 份阳性(或者第二轮检测时只检测 19 份样品即可得到最终结果)。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如果不混样需要进行 100 次检测,混样后只需进行 25 次检测,节省了 75% 的检测量。(少拧的盖子不计其数~)
混样检测的极限在哪里?
最佳混样数量的计算方法:(看不懂没关系,可以跳过这里~)
混样效能计算公式:首先混样的结果中只有阴性或阳性,每次试验都是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
阳性率为,混样数量为,则有:
1.检测为阴性的组,每个样本平均的检测次数为,概率为;
2.检测为阳性的组,每个样本平均的检测次数为,概率为;
预期每个样品的检测次数E(x)为:
总的预期检测数量,也称为混样检测效率F:
F=1/E(x)
预期每个样品的检测次数E(x)越低,代表着混样检测越划算,1-E(X)则表示检测量减少的比例。
混样检测的前提是预期阳性率。当阳性率在 1% 时,最佳混样数量是 11 混 1,当阳性率是 5% 时最佳混样数量是 5 混 1。
当阳性率为 0.1% 时,根据计算,理论上 100 混 1 仍然是可行的,但是这个公式的前提是不论多少混 1,只要混样中有 1 个阳性都能检出。
在现实当中,混样检测之前除了需要先预估阳性率,并且要考虑检测系统的灵敏度,以及对混样可能造成的漏检(假阴性)风险进行评估。
《新冠病毒核酸 20 合 1 混采检测技术规范》的出台,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又提高了要求,500 拷贝/毫升的最低检测限的标准可能也需要更新了,很多大体积提取试剂和高灵敏度的扩增试剂厂家已经摩拳擦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