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节后余生”怎么过 速速get这份养胃健脾“自救指南”
周文军 主任中医师,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浙江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神经内科临床20余年,擅长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如中风、头痛、眩晕、帕金森病、焦虑抑郁、失眠、冠心病等,尤对慢性头痛诊疗颇有心得。善于运用经方诊治感冒、咳嗽、哮喘、鼻炎、胃肠肝胆病、糖尿病、肾病及肿瘤术后中医药康复等内科疑难杂症。
■记者程雪
眼睛一闭一睁,假期就过去了。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十一”黄金周,再次回归高强度的工作,不少人出现心情焦虑、睡眠紊乱,而由于节日期间不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也让部分人出现疲劳、精神不振、腹胀、嗳气、拉肚子等胃肠疾病。“节后余生”怎么过?本期邀请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周文军为大家科普节后如何健脾养胃,辨别自身中医体质,因人制宜食疗,回归健康生活。
肠胃毛病大都是“吃”出来的
每到小长假的“尾巴”,周文军的诊室里总是挤满因为饮食不健康,产生腹泻、腹痛、胃胀、胃疼、反酸、口苦、大便不调、不思饮食等症状的患者。消化不良、胃炎、胃痛、肠炎等疾病最为常见。
周文军说,大多数患者的胃病都是“吃”出来的,假日期间或是暴饮暴食、过饱伤胃,或是三餐不定时、饥饱无度,或是吃过辣过油腻的食物,或是外出饮食不干净等情况导致的。
吃得不舒服该怎么办?周文军给出一份养胃健脾“自救指南”:出门在外饮食不适的人群,可能是吃得不干净或是吃太多导致胃难受,在饭后服用藿香正气水,可达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对于大部分人群,建议大家恢复健康饮食,饮食宜清淡、熟软,易于消化吸收,要学会拒绝过辣、过油腻的食物。“有句老话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大家不要吃到撑,饮食重在把握好度,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他补充道。
吃得过饱的人群可尝试药膳食疗,麦芽山楂水和山药茯苓粥具有开胃消食的作用。
对号入座九大中医体质
中医讲究,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健脾养胃不能等到“亡羊”之后再“补牢”,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热性和寒性是大部分人对中医体质的最浅显的理解,实际上,中医体质分类很多,包括元气不足,有疲乏、气短、自汗等表现的气虚质;阳气不足,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阳虚质;以干瘦热红,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阴虚质。
脾胃不好的人往往湿气重。中医体质包括以体型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痰湿质;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湿热质。
中医体质还包括主要表现为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的血淤质;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的气郁质;常见于过敏体质者的特禀质。
体态适中、面色肤色润泽、精力充沛者为平和体质。
“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确定好中医体质,才能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周文军说。
因人制宜的健脾养胃食疗方案
周文军说,辨别中医体质之后,就可以制定相应的健脾养胃食疗方案。
体虚需要进补,但不能乱补。对于气虚质人群,可以多吃黄芪童子鸡,烹饪的时候注意在锅中多加姜、葱。这样可以益气补虚功效,可每隔半个月食用一次,但不宜长期连续服用。对于阳虚质人群,具有温阳补血、祛寒止痛功效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和温肾助阳、改善腰膝冷痛的韭菜炒胡桃仁都是不错的选择。阴虚者常感虚烦失眠多梦、咽干口燥、皮肤干燥,需要养阴生津润燥,可食用蜂蜜银耳蒸百合、莲子百合煲瘦肉。
江南一带气候潮湿,需要祛除体内湿气。对于痰湿质者,可食用荷叶粥,取干荷叶30g,粳米60g,干荷叶揉碎,与粳米同放锅中,共熬成粥,可达到祛湿降浊的功效。对于湿热质人群,需要清热利湿解毒、理气和中,可以吃绿豆薏米粥、老黄瓜赤小豆煲猪肉汤等。
除了食物上的调节,饮茶方面也需要因人而异。比如,气郁质者建议饮用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组成的三花茶,可行气解郁;身体冒热者需要“凉”,可以多饮用绿茶、金银花茶、苦瓜茶、苦丁茶等;身体虚寒者需要“暖”,建议多多饮用普洱茶、红茶等。“因为红茶是经过发酵而成,这个过程会让茶叶变成温性,利于虚寒者饮用。”周文军补充道。
媒体链接(点击标题可查看原文): 浙江工人日报|“节后余生”怎么过 速速get这份养胃健脾“自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