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四年来,六旬大伯只有坐着才能睡着。越来越多人被失眠困扰,心理专家说,“睡不好”只是表象,背后原因不可忽视
大伯一躺下就觉得心慌难受,只有坐着才能睡着,这一坐就是三四年;一睡觉,就会不自主地抖腿,老太太每天与失眠斗争;刚退休的阿姨每天难以入眠,最长只能睡3小时……
3月21日是2019世界睡眠日。我院临床心理科专家陶明教授介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早醒疲乏等睡眠问题。他认为:“‘睡不好’往往只是一种表象,背后常隐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及精神原因。多种疾病之间相互影响,往往会恶性循环,病人非常遭罪。”
四年来一直坐着睡
“陶主任,前天,我可以躺着睡觉了,还睡着了!”昨天,摆脱失眠困扰的吴大伯,兴奋地告诉陶明教授。
吴大伯今年60岁,平时不抽烟、不喝酒,身体还算健康。但四年前一次感冒,让吴大伯变了一个人:感冒期间出现的胸闷、心慌症状,在病愈后扎了根。那段时间,他一躺下就觉得胸口难受,只能坐起来,不适感才稍微好一些。从此,吴大伯“被迫”养成了每天坐着睡觉的习惯。
这几年,吴大伯试过坐在床上看电视,普通人看久了就躺下睡觉,他一躺下,人又“精神”了。也试过打乱生物钟,熬个夜再睡,但躺下还是难受。
胸闷心慌是焦虑引起
“在许多焦虑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胸闷、气短、憋闷感,但做各方面的检查,都是正常的。”陶明教授介绍,正如吴大伯一样,本身有轻度的焦虑症状,常常感到胸口有压迫感,觉得“缺氧”。同时,在不良暗示的诱导下,认为只有坐着,呼气才能顺畅,对无法躺下睡觉变得越发焦虑。
这与正常的焦虑情绪有区别。很多人躺在床上后,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脑子总是在思考或者想一件事,不想还不行,越想越兴奋,越兴奋越睡不着,而往往过了这一两天,情况就好转了。
但患有焦虑症的患者,就会陷入恶性循环,造成焦虑性失眠。所以,陶明教授对吴大伯同时进行抗焦虑和抑郁治疗,不到两周,吴大伯就能顺利躺下睡觉了。
失眠超过一周要治疗
“我们对近五年门诊中睡眠障碍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专程来看睡眠障碍的人逐年增多,都是严重失眠影响了工作、生活。还有一部患者是因为焦虑、抑郁或者一些异常行为来就诊的,检查发现存在睡眠障碍。”陶明教授说。
“同时,我们发现类似打鼾、梦游这样的问题,在大家看来没有必要来看病,但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由于睡眠质量下降,由此造成记忆力减退、心脏病、高血压、内分泌紊乱及焦虑抑郁等诸多问题。”
陶明教授介绍,睡眠障碍在治疗上不能局限于开些安眠药了事,而要配合进行精神、神经因素的评估,采取相应干预。此外,还包括运动、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建议。
“在无特殊的情况下,持续性失眠超过一周,就要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对那些通过运动、饮食等多方面进行过调节,超过半个月仍没有效果的人,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切忌不分明原因乱服用安眠药,服用药物者一定要遵循医嘱。”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