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生活与健康】警惕心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18-04-10 11:26:29

 

警惕心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进入冬季以来,近一个月内,杭州市急救中心已接到196起疑似心梗报警,其中70%的急性心梗都发作于气温剧烈变化。市卫生计生委发布健康提醒:气温骤降,注意护心。为此,记者采访了我院心血管内科陆明医师进行了解。

 

心梗发病,日趋年轻化

陆明医师介绍,心梗是心脏某根血管被堵后,血管内心肌无法获得足够养分供给而坏死。大部分心梗患者发病前会有先兆,如心绞痛病人发病时间增加,绞痛频率增多,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闷、乏力、气短及心慌等症状。但仍有一小部分病人发病前没有任何先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肌梗死,并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形势日趋严峻。通常,中年男性、绝经后女性、长期吸烟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因素的人群容易发生心梗。据调查,出租车司机是心肌梗死高危职业人群。由于长时间待在狭小空间内,绷紧的神经和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会刺激心梗的发生。尤其是部分中年男性出租车司机,长期吸烟又缺乏运动,更加刺激了疾病的发生。
 
冬季早晨最需提防急性心梗

过度疲劳和连续紧张的劳累,激动、愤怒等激烈情绪,不良的饮食习惯,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等因素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专家提醒:气候转变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由暖转冷的情况下,冬季和凌晨是高发心梗的时间段。冬季,由于气温偏低,人体血管收缩后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梗发病的时间段集中在凌晨2-6点。”陆医师解释说,每天凌晨,由于人体机能的影响,交感神经兴奋度增加,血液中各种激素浓度上升,新陈代谢活动增强,引起血管上斑块的破裂,导致血管阻塞,促使心肌梗死发生。
 
加强预防,及时就医

虽然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率非常高,但包括心梗在内仍然是可以预防的。
  专家提醒:预防心梗,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增长,尤其是45岁以上男性或女性55岁以上,如果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体重,发生心梗的几率就会上升。另外,本身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病人要保持病情稳定,遵照医嘱科学用药,不要擅自停药。如果已经出现心绞痛症状,一定是要依靠药物进行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如果身边没有药物,一定要立刻到医院就诊。冠心病患者应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在冬春寒冷季节,持续低温、大风、阴雨天气,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身体不适一定要尽早就医。“时间就是心肌”这是医生嘱咐病人常说的一句话,心肌细胞死亡后是不可再生的,越早就医,医生就能为病人保留更多的心肌细胞,有助于患者恢复。发生心梗后的两小时是“黄金抢救期”,治愈率非常高。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果条件不允许,在黄金两小时的治疗期内也可以选择“溶栓”治疗,效果同样也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