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生活与健康】长期掰手指关节会受伤吗?我院姜滔副主任医师指出:分清生理和病理弹响很重要

发布时间:2018-04-10 11:27:16

  

  很多人喜欢把手指掰出“啪啪”的响声,为的是体验掰出响声时的轻松感,不过,也有一些人担心,长久以往会导致关节炎或者是把关节掰松。


  浙江省新华医院骨关节科姜滔副主任医师表示,掰手指发出响声属于一种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不会把手指关节掰松。但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掰手指是否会影响手指周围的韧带和软骨。因此,姜滔建议掰手指次数不要过多,不要把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

手指掰响属正常现象


  对于把手指掰出响声,姜滔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把手指关节掰松。至于,“啪啪”的响声是怎么发出的?姜滔解释道,人的关节腔里都是呈负压状态的,当关节受到牵引或者屈折的时候,拉力超过关节腔的负压,出现一个明显腔隙,周围的空气急速在腔隙内受到挤压与液体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


  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明掰手指是否会对周围的韧带以及软骨造成磨损,不过在2009年美国一位医生唐纳德·昂格尔为了研究掰手指是否会造成手指关节的骨性关节炎蜕变、老化做了一项实验: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对照,每天最少掰响左手指关节两次,而并不掰右手指关节。唐纳德·昂格尔连续掰了超过60年左手指,然后拍片进行左右手指对照。最后得出结论,他的手指没有骨性关节炎。


  姜滔表示,唐纳德·昂格尔医生的个案研究证明,掰手指一般不会导致手指关节炎的发生,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掰手指不会加速手指关节软骨的老化。

弹响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既然,掰手指不会造成关节炎,那么为什么还是会有人因为掰手指受伤?对此,姜滔解释,如果掰手指时用力过猛或者长年累月习惯性折屈,就有可能会造成关节周围韧带的劳损,也可能导致肌腱错位或者松弛。最后少部分人的手指关节会出现外观的肿胀,严重的会发现手指力线改变,手指变得不直了。


  另外,医学上关节弹响又分为生理性弹响和病理性弹响。许多人分辨不出弹响的声音属于生理性弹响还是病理性弹响,误把病理性弹响当作生理性弹响,长久以往容易造成关节盘破裂,关节软骨脱落等。


  “因此,如何有效区分生理性弹响和病理性弹响至关重要。当掰手指时除了声响外还伴有疼痛时就不能再继续掰了。”姜滔说道。


  生理性弹响。挤压形成“啪啪”的声音,人的关节在处于一定时间的静止状态后,如果受到突然的牵拉或屈伸,常会发出清脆、单一、不重复的声响,以达到松筋、活络、解痉、减压。但是,如果企图使弹响紧接着重复发生则是不可能的,必须使关节静止一定的时间后才会重新发生。


  病理性弹响。是由于关节的损伤、疾病或结构的变异,致使滑膜粗糙,关节囊、韧带松弛,肌腱增生或腱鞘狭窄,关节盘破裂,关节软骨脱落等,在运动时骨头跟骨头之间的轨迹没有在正常的轨迹里,在滑进滑出的过程引起的声响。它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分为骨原性、滑膜原性、肌腱原性等多种,其响声可以是清脆的、沉闷的或磨砂样的,多数伴有疼痛或不适感,并且都是可以连续发生的。

掰手指频率不可过高


  姜滔指出,有些人把掰手指当成一种日常习惯,每天掰个十几次,不掰就会不舒服,作为医生来说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建议的。


  此外,对于手指的日常保健,姜滔指出,很多人长时间写字或是使用鼠标,手关节容易疲劳造成鼠标手或者键盘手,那些疾病相比较掰手指的危害更加大。此时,应避免长时间的手指关节固定一个姿势,并可以通过自主的运动达到放松,缓解手指关节的疲劳。如双手抓取、握拳、旋转、甩动等动作活动手指关节,避免长时间浸泡冷水。

记者 吴晶晶  通讯员 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