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健康】肝胆互为表里,合理用药是关键
85%以上肝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疾病
肝胆相互联系 合理用药是关键
本报讯:2014年3月18日是第14个“全国爱肝日”, 今年“爱肝日”的宣传主题是“肝胆相照,合理用药”。根据调查显示,因病毒感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的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肝硬化、肝癌的患病人数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全世界有3.5亿人患有肝病,肝病每年造成100多万人死亡。
杭州市西溪医院名中医继承人包剑锋博士提醒,普通人在生病用药时,一定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减少药物性肝损伤出现的几率,及时进行保肝等辅助治疗,把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肝功能不好容易引起胆系疾病
据浙江省新华医院肝科主任施维群介绍,他曾对190多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观察,通过B超测得这190多名患者中,85%以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疾病。比如胆囊炎、胆结石、胆囊壁的毛糙、胆囊扭曲、双层胆囊壁等等。
为什么肝与胆关系如此密切?中医有“五脏六腑”的说法,肝脏属于“五脏”的序列,而与之对应的“腑脏”正是胆。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 “中医上讲肝胆相照,即肝与胆互为表里,肝健康胆功能就好,反过来肝脏不好胆囊也会生病。”施主任介绍道。
“肝胆相照”也可以从西医解剖学上得到验证。胆囊正好位于肝脏右叶的胆囊窝内,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一旦我们开始进食,胆囊就开始收缩,于是胆汁流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因此临床上也有“肝胆同病”的说法。而进入肝脏的细菌、病毒,如果不能在肝内被消灭,就可能经胆汁“顺流而下”侵入胆囊,胆囊疾病便会接踵而至。“比如黄疸往往会被误诊为是肝炎引起的,事实上检查下去就会发现,患者除了肝功能不好,还有其他一些症状:比如胆囊很大,里面有很多结石,白细胞也很高同时有炎症。这就表明并不是由于肝脏不好引起的黄疸,而是胆囊炎症导致。”施主任举例说。
肝与胆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重养肝护胆。为此,施主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清淡,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长期不吃早饭的人比较容易引起胆囊疾病。二、大便要通畅。现代的白领或者蓝领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因此便秘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这无形中增大了患肝胆疾病的概率。如果本身有肝脏或者胆囊疾病,保持大便通畅会大大降低疾病发作的几率。三、保证每年一次的体检。由于肝病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因此每年一次的体检可以及时地发现病症并有效解决。
不合理用药对肝脏损伤大
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身体稍有不适比如感冒、咳嗽就会自己去药店买药。也有部分人,经不住广告、推销员的诱惑乱吃补药、保健品、营养品、减肥药,却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肝脏正在遭受着损伤。
杭州市西溪医院包剑锋博士认为,没有必要吃的药物,就不要吃,尤其肝脏不好的人,更应慎用药物。药物使用过程中,一旦感觉到身体异常,如发热、恶寒、皮疹、瘙痒、关节痛或淋巴结肿痛,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及早停药并治疗。据统计,慢性肝炎中的1/4到2/3为药物性肝炎,其中以老年人为多见。因此我们要特别警惕埋藏在肝脏的隐形杀手——药物性肝炎。
什么是药物性肝炎?包博士介绍,药物性肝炎是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依程度轻重,分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急性肝衰竭(急性爆发性肝炎)等,患者早期可出现发热,随后出现消化道症状,皮肤瘙痒,肝区不适,恶心乏力,黄疸,皮疹等。最危险的是急性肝衰竭,由于肝脏细胞突然大量死亡,肝脏的修复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患者可在一、两周内就死亡。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共有12类600余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对肝脏造成损害。
日常用药的三大误区
吃药也能吃出肝炎来吗?是的!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工厂”。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倘若药物具有毒副作用,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必然是肝脏。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很像急性病毒性肝炎,如果不注意病人用药情况,误诊的情况屡见不鲜。
1、为了治疗疾病,服用肝毒性药物。
50岁的倪先生,患有肾病。治疗肾病的基础上服用了中草药,近日出现全身无力,胃口差,皮肤苍黄,就连解的小便也是黄的,起初以为是胃病引起的,但胃病治疗后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转诊到杭州市西溪医院检查,查肝功能黄疸、转氨酶明显升高,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发现倪先生三个月前服用的中草药方中含有“雷公藤”,虽然“雷公藤”可以治疗蛋白尿,但它有明确的肝损害。医生立即嘱咐停服中药,加用护肝药,三周后倪先生痊愈出院。
包博士解析,这种情况十分多见。如糖尿病患者使用某些降糖药,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痨药,甲亢患者服用抗甲亢药物,脏器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都对肝脏有一定程度的肝脏损伤。
3、擅自用药,忽视了中药的副作用。
有一位20岁出头的姑娘,最近突然出现了黄疸,到医院检查后发现,甲乙丙丁戊等肝炎标志物均为阴性。诊断为重型肝炎。医生追问病史发现,患者三个月前曾因乳腺小叶增生服用中药,而药方中的“黄药子”具有肝损害,由于在服药的过程中没有定期检查肝功能,引发了无法预估的危险后果。
包博士解析,中医在护肝方面有很好的传统。但人们普遍认为中草药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对中草药没有警觉性,认为多吃无害。有些人有病不找医生,自己买药吃,但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服用剂量要求,结果造成肝损伤。近年来中草药所致引起的肝损伤的病例逐年增多。
3、盲目进补加重肝脏负担
27岁的小李,在单位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乙肝小三阳。但他并无什么异常症状。小李自认为很健康,平时热爱运动,加之感冒发烧都很少。但他认为乙肝小三阳被别人知道会受歧视,所以决定上网查询治疗办法。经小李“研究”后认为可能是营养摄取跟不上,导致免疫力低才引起乙肝小三阳。便自行买了许多人参、蛋白粉等补品长期食用。直到不久前常常感到全身乏力,胃口很差。才来医院就医,结果发现已经有了明显的脂肪肝和肝纤维化表现。
包博士解析,小李追求中药食材进补,类似的情况在临床上很多见。有些乙肝患者对疾病及进补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补药对身体是有益的,盲目进补,结果产生了药物性肝炎。其实肝炎在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时,都不宜过分增加营养,如不宜过量服用野山参、虫草等。此外肝病患者还要注意,食补及药补不能替代每年定期复查。
包博士提醒: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首先,尽量避免使用药物,有些疾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运动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从根本上防治疾病。其次,市民用药前最好先与医生沟通,了解所用药物的使用时间、剂量,以及它的副作用。服用有副作用的药物时,注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曾经有药物过敏史,或者过敏体质的人群,用药时应谨慎用药。对肝、肾病患者,新生儿,老年人和营养障碍者,药物的使用剂量更应审慎。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应立即终止治疗,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