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克顽疾 心系患者谱大爱——“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事迹报道
编者按:医院有着这样一批“螺丝钉”,他们扎根岗位、独当一面,他们严谨专注、追求卓越,他们用双手和汗水诠释着“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精神,受到广大患者的赞誉和上级部门的肯定,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此事迹报道集,专门讲述他们坚持梦想、攻坚克难的故事,展现他们爱岗敬业、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
黄抒伟:生死时速,重甲战士
黄抒伟,男,医院副院长、教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2010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8年,黄抒伟以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的身份被引进,从此开启了由他带领的心血管内科的发展历程。
身披“铅衣”、头顶“铅帽”、围着“铅围脖”,犹如一个“重甲战士”,这是黄抒伟医师的常态。穿着20多斤重的铅服,还要完成穿刺、灌注、栓塞、消融等精细操作,为的正是用“介入疗法”微创、高效、精准地治疗心血管疾病,尽可能减少医学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
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立了绿色通道,作为主刀医师的他24小时待命,确保在第一时间完成梗塞冠脉的介入再通治疗,有效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到现在,这项制度已经坚持实行了9年多,9年来,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他被急诊科的电话叫醒,为了赶上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黄金抢救时机,不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风雨交加,他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为病人实施手术,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一个月5、6台急诊手术是常有的事,即使几个小时的通宵手术已经让他疲惫不堪,但心里惦记的永远是病人。
2009年,在他的努力下,医院成功申请到了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这项二类技术的开展资质,目前已成为科室常规开展的业务。随后,各种心律异常的射频消融技术、心衰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ICD植入预防猝死、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冠状动脉旋磨治疗……各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不断填补心内科在介入诊疗领域的空白,培养了多位年轻的心血管医师,持续提升医院的总体诊疗水平。
作为医学专家的黄抒伟,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2010年黄抒伟同志担任了医院副院长,分管全院的医疗等工作,他深感责任重大,为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意识,确保医疗安全,他把医疗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亲自检查和督促制度的落实,医院的医疗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医护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各项医疗护理考核指标均稳步向好,顺利通过了三甲医院等各项评审检查,医疗、护理工作向着规范化、特色化的道路越走越远。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周冰之:急诊先锋,最美天使
周冰之,女,急诊医学科主任兼副教授,一位普普通通奋斗在急救一线近二十载的急诊先锋,2012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有人说这里的工作最脏,不是车祸就是外伤;有人说这里工作最累,吃饭没准点、困了不能睡;有人说这里的工作没有四季,面对危重病人无论春夏秋冬都得第一时间赶到,这就是周冰之工作的地方——急诊医学科。中午,12:45,持续了一上午的车祸群发伤抢救刚刚告一段落,患者被有效分流到各个部门去完善检查、住院治疗……周冰之刚捧起已有些凉意的盒饭,电话铃又响了,急诊内科接到一位突发晕厥的高龄女性患者。她立即放下盒饭,迅速赶到抢救室。病人已处于深昏迷状态,呼吸心跳微弱,血压为0,心率只有30次/分,生命垂危。她和值班医生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快速补液、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两个小时后,病人苏醒过来。她才松了一口气,至于午饭这回事早已记不得了。
有时抢救室重病人较多时,就是下班回了家,她也总是惦记着。有一天,凌晨二时许,她梦见患者病情恶化,极度危险,值班医生束手无策。她惊醒过来。明知是一场梦,她就是放不下心,翻来覆去,再也难以入睡。爱人只好对她说:“你这么担心,那就去看一下吧!”她立即起床,冒着大雨,匆匆赶到抢救室,见病人已安然入睡,她才放下心来。
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偶然。她就是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的“5+2”、“白加黑”医生。她的付出不仅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赞赏,也得到了单位及上级部门的肯定。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浙江省公共卫生应急突发事件先进个人、浙江省卫生系统“最美天使”、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党员、浙江中医药大学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浙江中医药大学“最温暖医生”……一本本证书和一面面锦旗见证了她的奉献和付出。但是,对她而言,把一个个患者从死亡边缘拽回来,对得起那些托付性命的病患和家庭才是她最大的成就感所在。
作为由五十人组成的急诊医学团队的负责人,周冰之更希望的是培养更多的优秀急诊专业人才,促进急诊科整体实力的提升。无论多忙,每天坚持带教查房;组织开展科室内业务学习;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的技术操作;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分析病情……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来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们,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她带领的团队多次在省应急技能比赛中获奖。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王章流:内镜圣手,微笑暖医
王章流,男,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2017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总是把笑容挂脸上,配上一对可爱的囧囧眉,这是很多人对王主任的第一印象。日常工作中,他就是这样一位亲切、耐心、有温度的医生。
“医者父母心”。王章流视病人为亲人,把解除病人疼痛作为一种最高的奖赏和最大的快乐,用“爱心、细心和耐心”温暖着病人。工作30年来,王章流长期奋斗在临床第一线,潜心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手术技巧,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了高超的手术技能。
二十年前,一个原发性肝癌患者,巨大的肿块直径达到16cm,还伴有动静脉瘘,许多医生都觉得没有治疗意义了。绝望的病人找到了王章流。他精心制定治疗方案,通过插管在肿瘤组织进行栓塞、硬化,成功缩小了肿块体积,使患者得到了手术的机会并得以康复。一晃二十年,患者的儿子已大学毕业,“因为有你,才有了我们完整的家。”每年春节,患者爱人都会拉着王章流的手重复着这一句。
在王章流的行医生涯中,这样的奇迹并不是一例两例,而是经常会出现。一个个危重疑难病例的成功抢救,一项项新技术新项目的顺利开展,他一次又一次挑战了自我,一次又一次战胜了病魔。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胶囊胃镜……消化内科的各种“武器”,他百般精通、样样娴熟,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十项全能”。许多年轻后辈们在观摩了王章流手术后都这样评价道,“就像是在欣赏一场艺术表演,如行云流水,设计精巧,动作轻灵,没看到一丝多余的出血,也没有一点不必要的损伤。”
2011年,作为人才引进,王章流来到了我院。他凭着认真和执着,带领着科室成员,扎扎实实建设学科,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科室的服务能力在不断加强,影响力不断提升,诊治人次、床位周转等指标均实现了成倍增长,尤其是内镜微创诊治水平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和病人的交口称赞。
除了尽力治病救人外,他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担任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委员,多项提案被列为重要提案和优秀提案。作为浙江省熊猫血献血志愿者,献血总量达到4000余毫升。积极参加多类型多层次的义诊和捐款活动,深入丽水渲溪、沙湾、云和等地送医,为非典、汶川地震捐款捐物,等等。荣获“浙江省农工党优秀党员”、“浙江省献血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