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207期
发布时间:2018-04-10 11:32:15
白衣天使 无私奉献 奋勇救援
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救护同胞
抗震救灾医疗队员先进事迹选
(一)殷利春赴四川抗震救灾汇报摘要
我随省卫生抗震医疗救援二队赴川,发扬了不怕牺牲、不怕疲劳的精神,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现作简单回顾:
我们在14日中午到达成都机场后就出发前往平武。车过江油满目疮痍,到处是被地震、泥石流破坏的建筑和村庄。晚上10时因道路中断无法前进,指挥部命令返回江油待命,次日清早又向平武进发,山路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湍急的河流,随处可见山体滑坡,余震不断使石块滚下。有时工程车开道,有时下车步行,在距南坝十余公里处,前方桥梁已断,滔滔江水阻挡去路,指挥部不得不命令返回江油。在被严重震坏的江油中医院,病员已全部转移到空地上的帐篷里,可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置生死于度外,已奋战4天没有休息了,身体极度疲乏,我深深被这种精神所震撼,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工作,一直忙到凌晨一点半才歇息。
15日下午我省援川的50余辆救护车到江油后,张平副厅长及马伟杭副厅长亲自带队去平武,因南坝去平武道路被堵,就经青川绕道,一路尽是盘山公路,随处可见震落的石头、塌方、被砸坏的汽车或推土机,令人不寒而栗,触目惊心。一辆宁波救护车被石块砸坏后,司机和医护人员只能弃车步行,被当地车辆搭救才赶上车队。当见到村民和孩子举着自己写的横幅“你们是英雄,向你们致敬!”欢迎我们时,更激发了我战胜危险和困难的勇气,也充分感受到抗震救灾的重要意义。我想到了灾情就是命令,就象上战场一样,必须克服恐惧心理,勇往直前。正如张平副厅长所说:我们能到达平武就是胜利!16日早上8点左右,我们终于冲出危险抵达平武。医疗队兵分几路直奔水晶、古城、阔达及平武县城几个救灾点。
我所在的省二队驻扎在平武县人民医院临时搭建的帐篷中,主要任务有管理病房、指导当地医生处理病员、设立急救中心开展急救等。医生分二组24小时值班。医疗设备几乎都损坏无法使用。我们向平武人民医院捐赠了简易呼吸机和监护仪等医疗设备用具,并协助他们搭建了一个临时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我和浙二医院重症监护室胡颖红主任共同管理病人,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呼吸机调试、呼吸道清理、吸痰、翻身、引流管观察、输液管理,我们既当医生,又当护士,在病人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刻始终陪护在病人身边。
当地余震塌方不断,道路和通讯经常中断。我和队员们在危机四伏的出诊途中,既当交通警,又当清道夫,还要当担架工,一心只想争分夺秒抢救病人。5月25日下午青川6.4级余震后,我立即随车接治伤员,山路颠簸,落石飞滚,救护车剧烈摇晃,真好比走了一趟鬼门关,好不容易救治了几位伤员。26日下午4时又送来了一位意识不清、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的重伤员,我判断是脑疝!需立即手术!可是没有CT机,无法检查确定颅内出血部位;没有双极电凝器,一旦术中大出血将十分危险;连无影灯也没有。帐篷手术室里异常闷热达37℃。而送往有条件行颅脑手术的江油市至少需5个小时,更何况还有余震塌方等危险。时间就是生命!我果断地决定主刀开颅救命!其家属同意后,我一面为病人作头部备皮,一面判断何处下刀定位,以丰富的临床经验确定出血部位,对病人实施了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手术,在队友的配合下手术非常成功,病人血压稳定,自主呼吸恢复,散大的瞳孔明显缩小,脑疝得到及时解除,所有手术人员全身被汗水浸湿了,疲惫的我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除了医疗救援,我一有空就去慰问灾民,普及疫情预防知识,送医送药服务,提高灾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和队友们为平武县中学捐款,并指导中学生们开展自救互救;为济南军区红三团部队官兵们提供医疗服务,指导各种急救措施。
我们在平武战胜了各种工作和生活上的艰难困苦,当地温差大,白天帐篷内闷热异常,无法休息;半夜常被地动山摇的余震震醒,睡眠严重不足;雨天帐篷漏水甚至坍塌;饮食也成问题,经常吃干粮;营地内无水源、电源,所有用水、用电、如厕都需要周围居民的帮助。我和队友们在极其艰苦危险的条件下终于完成了任务,至5月29日新队员来接替,返回成都时又遇上了暴雨、泥石流和强烈余震,绕道青川,惊险交加。
这抗震救灾的15天,是惊心动魄、历经考验的15天,是全力以赴、同舟共济的15天。在灾难面前,我们把救治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省厅指挥部坚强领导下,发扬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为灾区人民作贡献。我们无愧是一支医德高尚、业务精湛,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优秀团队,我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救援队员感到无比的自豪!
(二)虞海霞赴四川抗震救灾汇报摘要
我很荣幸地成为了浙江省第11批卫生医疗救援队的一员,于5月27日下午告别了5岁的女儿和病重的公公等亲人,赴四川平武参加抗震救灾。分四个部分简要汇报救援工作情况:
一、为医院争光,为护士争光,尽心尽职做好救援工作
我在灾区主要的工作任务有5个:一是在指挥部做好物资和药品调配及后勤保障;二是协助指挥部附近就诊点的医疗就诊及健康宣教;三是跟随指挥部领导走村入户巡诊及心理护理;四是随省直医疗队到灾民安置点和部队巡诊;五是到县医院进行手术配合。
我到平武后立即与前一救援队进行物资和药品的交接,我们三个人搬了几百箱的物品,后来没力气了就两个人抬一箱,整理归类记帐忙到晚上11点。平时,我要把各救援点的物资药品需求向柴书记汇报,再按指示进行调配。为了快速发放救援物品,我必须熟悉几十种物资药品的位置,核实、记录、签名不得有误。我努力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队友的信任。
临时搭建的就诊点四面通风,因我是从综合医院出来的,能够尽量在操作上遵守无菌原则,得心应手地清创、配合骨折复位,防病健康宣教也比较到位,受到了灾民伤员的好评。我还跟随指挥部领导走村入户、到南坝和石坎灾民安置点以及红三团巡诊,为他们免费看病、送药、心理护理。有时随省直医疗队到县医院作手术配合,手术间的设备相当简陋,在只有10个平方米、温度达40度左右的帐篷中,每完成一例手术都会汗流浃背。但是我们坚持着,从来都没有埋怨过!
二、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克服万难做好救援工作
我们在灾区主要的生活困难有5个:一是生活环境差,二是毒虫叮咬,三是居住没安全感,四是余震危险不断,五是伙食差。
我们住的帐篷搭在路边,一到晚上或余震飞石,或车轮滚滚,或山洪暴雨,扰得四面不得安宁。在遭受暴雨袭击时,我只能先把棉被卷起来抱着打个盹!女同志的生活更是有很多的不便,如上厕所,白天到附近的危房中借用一下,晚上就不敢喝水了。我在那里连换件衣服都是麻烦事,更不用说洗澡了,偶尔到灾民家去简单的洗个澡,算是享受了。那里的蜈蚣、蜘蛛特别多,晚上就往帐篷里钻,虽然很害怕,但也只得把它们杀死或赶跑,睡觉时手里拿个矿泉水瓶以防备侵袭!蚊子特别凶,叮咬后奇痒难忍,抓破了就溃疡。我单独睡在马路边堆放药品物资的大帐篷里,两颗扣子就算是帐篷的门锁,我既要保护物资和药品,又要防备有人闯进来,心里很没有安全感,从没有安稳地睡好觉。回来前几天的一晚,有蛇爬进了帐篷,我魂飞魄散地逃到另一个帐篷求救,虽然队员们赶走了蛇,我却不敢进去睡。队友们把情况向领导汇报,领导同意让四个男队友挤睡在一边,腾出一角让给了我。平武余震不断,我们晚上睡觉都是“全副武装”,手电筒、头盔放在身边随时防备意外!我们的三餐是大都是蔬菜,麻辣味经常使我胃痛、起口疮,还拉了好几天肚子,很难得改善一次伙食。
三、心系灾民,捐款送物,在前线递交入党申请书
我在儿童节前夕代表医院为灾区的小朋友送上爱心香囊,新华社记者还拍摄宣传;我们给小朋友们进行了巡诊送药和送食物,看到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我为能给孩子们带去一份节日的欢乐而高兴。我先后去过南坝不止5次,每次都流着泪,尽我所能为灾民捐些钱和物品。有一次我到病房去巡诊看病人,特意去附近买了一些营养品送给一位孤单的患病老人。我在平武看见党旗在废墟中、在帐篷里、在灾民安置点到处飘扬,那场面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也要入党!我毅然在余震不断的帐篷中,手拿电筒熬夜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在灾区,不管生活和工作有多苦,我心中一直有一面鲜艳的党旗在飘扬。
四、难忘灾区,升华境界,我的心和灾区人民在一起
赴川的19天既难忘又珍贵。我亲眼看到了任何困难都吓不倒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只要我们同呼吸,心连心,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早日建设美好的家园!回杭前发现脚上穿去的新球鞋居然已破了。是啊,这鞋每天伴着我要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山路,它踩着泥泞、陡坡和碎石完成了它的使命。现在只要一闭眼,还显现出平武路边的帐篷,震塌的房屋,还有那些面对灾难却还能露出微笑的坚强灾民!我在灾区做的都是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在余震、暴雨、雷电、塌方中烙上了不平凡的印记。在平武,有我流下的泪水和汗水,我永远不会忘记19天的医疗救援,那是我生命中值得纪念的一段生命历程,它洗练了我的精神,净化了我的心灵!
(三)孙晓芬赴川护送接治伤员感言
我们全科人员都报名参加了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希望为四川灾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有幸与5月27日带队赴川接治灾区伤员,与其他9家医院共36位医护人员一起前往四川。
医疗队赶至德阳火车站,总领队交代了接受灾区伤员的安排。接送伤员的火车专列进站后,我和3位同事被安排在6号车厢,负责照顾24位伤员及其家属。10点钟左右,伤员被急救车陆续送进车站,各医疗队有序地接收每一位伤员,我根据伤员病情安排了床位,编了床号。为了进一步了解病情,我立即组织3位同事对伤员进行进一步评估、监测生命体征,2位医生详细询问每位伤员的伤情、其他伴随疾病,对伤员做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并逐个记录,制订治疗及护理措施,对个别伤员换药,给予抗生素口服,还作了疾病防治知识宣教。许多伤员向我们诉说着当时的情景,我们的心再次被揪在一起,仿佛身临其境,为这次能逃出灾难的伤员庆幸,也为遇难的同胞感到痛惜。我不由得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感觉此次运送四川伤员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返杭约30个小时的行程中,我们得好好看护所分管的伤员,保证顺利到杭。我和3位同事排班,每班一位医师、护士值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照顾好伤员及家属的生活起居。在这24位伤员中有一位伤员无人陪护,我们毫不犹豫地充当了家属的角色。大部分伤员受灾后,除了当地卫生部门发放的生活用品外,几乎没有自备食品,我们就将自己的食品送给伤员。他们除了伤病或多或少均有心理应激反应,包括部分家属。我们进行了有效沟通和心理护理,使他们能在6号车厢重新找到家的感觉。入夜了,我安排自己值班,伤员们大多已入睡,但我不敢有丝毫松懈。每隔15分钟就在车厢中巡视,个别伤员因疼痛而不能入睡,根据需要发放止痛片。看着伤员们入睡的面容,我想这也许是他们受灾后睡得最安稳的一夜。
此次我院将接收10位伤员,我将他们的资料整理后用短信发回医院,以便医院领导做好接收准备。至5月30日下午5点50分,火车到达杭州,我们立即根据卫生厅的安排将伤员分批转送,向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作交接,每个伤员及家属被接走时都对我们表示了感谢与不舍。当送走最后一位伤员,也接到了医院的电话:伤员已顺利接收安排治疗。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我和同事们才舒了一口气,都不约而同地说 “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