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145期
发布时间:2018-04-10 11:36:13
第145期
浙江中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2005年 9月5日
浙江省新华医院
本期要目
【工作动态】
|
|
1
|
医院管理年抓好基础工作 病历质量明显提高
|
2
|
成功举办国家级中医药肝病继教项目
|
3
|
院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成立
|
4
|
我院通过HIV初筛实验室资格验收
|
5
|
护理组查缺补漏迎“双检”
|
6
|
糖尿病综合防治扎寨社区方便百姓
|
【科研教学】
|
|
1
|
肿瘤科开展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
2
|
博士系列讲座深受好评
|
3
|
首次护理带教老师竞聘上岗
|
【行风建设】
|
|
1
|
分析满意度反馈情况 整改抓问题加强管理
|
【援外医疗队讯息】
|
|
【光荣榜】
|
【工作动态】
“医院管理年”抓好基础工作
病历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我院狠抓病历质量管理,每月按病区和医疗组抽取现病历和归档病历,由医院病历质控员统一对病历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整洁性进行综合检查。通过整改完善,我院的病历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2005年1-7月甲级病历占75.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1.5%。其中甲级病历按科室排列为:大内科16份,妇产科9份,肝科、内三科、骨科各7份,泌尿外科5份,神经外科5份,外科3份,五官科、眼科各1份;甲级病历获奖共6份,其中妇产科2份,内三科2份,内二科1份,肝科1份。
(医务科)
成功举办国家级中医药肝病继教项目
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肝病临床与研究进展”学习班,于8月28日在杭州落下帷幕。省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本院肝病中心承办了此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吸引了来自黑龙江、上海、重庆、广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和本省的40余名学员。著名肝病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平教授对“病证结合”抗肝纤维化、预防肝癌的发生作了详细讲解;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胡义扬教授介绍了中医药“扶正化瘀法”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思路与成果;浙医一院刘克洲教授讲授了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最新共识;本院肝病中心主任施维群教授介绍了肝衰竭/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及中医特点;缪锡民、茹清静、陈玉芳副主任医师等介绍了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中医特色;新近推出的传统中医情志学结合慢性肝病心理问题评估与治疗对策的特色与经验,受到与会学员的热烈欢迎。
(肝病临床与研究中心)
院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成立
8月12日,我院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在院内举行了成立挂牌仪式。省内知名骨质疏松专家谢海宝和赵大正教授应邀与本院十余名专家一起,为慕名前来的百余名骨质疏松病友们进行了义诊咨询服务,两位教授还作了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科普讲座,颇受欢迎。
由史晓林博士主持的防治研究中心拥有先进的骨密度测定仪和实验室,已举办骨质疏松研讨会、开设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建立骨质疏松医疗档案,定期对病人电话咨询。中心将进一步开展骨科、妇科、内分泌科、老年病专科、中医科等多学科协作的临床与学术研究活动,将为提高我省的骨质疏松防治研究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阮芝芳)
我院通过HIV初筛实验室资格验收
8月18日由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专家组成的HIV检验联合检查组对我院的HIV初筛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核验收。经过理论考试、规章制度、现场布局、盲样操作、现场提问等环节的考察,我院实验室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验收,其中五个盲样标本按时准确完成,结果完全一致。为了做好前期迎检工作,在院领导关心指导下,检验科的同志放弃休息,奔赴各个兄弟医院请教学习,结合实际制定出了有关计划和详细操作程序,并按照操作要求在平时工作中认真执行、切实落实。
此次HIV初筛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将促进我院检验水平的提高,树立医院新形象,为等级医院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
(马为群)
护理组查缺补漏迎“双检”
为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和“医院质量管理年”检查,近期院部统一行动,五个工作组分块部署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争创“双检”佳绩。其中护理组刘建芳和赵晓黎两位科护士长,与全体护士长一起,克服困难,放弃双休日,发动全体护士再次对照“三乙”医院要求,查漏补缺,认真负责地履行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对年轻护士进行三基考核,对ICU和急诊科等重点科室,重点检查、重点培训。特别对急诊室新轮岗的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进行了重点培训。护士长普遍认为这次全面梳理,将是对护理工作的一次促进,大家的学习劲头更足,工作更努力了。
(丰月球)
糖尿病综合防治扎寨社区方便百姓
近日,由我院糖尿综合防治中心牵头的拱墅区糖尿病综合防治工程在米市街道大塘巷社区举行启动仪式,该项工作将涉及拱墅区8个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群体。
吴建民院长在启动仪式上指出,理想的糖尿病综合防治策略是把一级预防放在首位,而一级预防的最佳载体就是社区。利用我院糖尿病防治中心的技术力量和组织优势,在社区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减少糖尿病发病率,是提高百姓防病意识和患者生活质量,方便老百姓看病的一种有效途径。我院将选派并邀请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方面有较高学术造诣的院内外专家参与此项防治工作,定期对拱墅区各社区服务中心的基层医生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开展面向居民的科普教育;调研糖尿病流行病学情况以及诺和关怀全国糖尿病“健康之星”评选活动等。
(阮芝芳)
【科研教学】
肿瘤科开展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近日,我院肿瘤科成功开展了首两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接受手术患者均为肝癌患者,曾接受过全身化疗,但化疗反应强烈,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为此,肿瘤科副主任庞德湘博士为两位患者实施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通过穿刺插入导管,将化疗药经导管推入到肿瘤血管,然后用栓塞剂进行栓塞。此项技术使得肿瘤处药物浓度很高,而全身其他部位组织中的浓度却很小,提高了局部杀伤肿瘤的作用,减轻了全身副反应,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术后,两位患者化疗反应明显减轻,恢复良好,对手术效果满意。
(吕翔燕)
博士系列讲座深受好评
最近,我院陆续举办了三期博士系列讲座,庞德湘、刘建、王新昌等三位新引进的专家分别就《肿瘤的介入治疗》、《蛋白组学在外科中的应用》、《风湿免疫学新进展与展望》作精彩讲座。博士系列讲座以前沿学科为重点,介绍相关领域医学发展的最新动向,向医院同行传播科研新信息。三次讲座共吸引近400名医务人员参加,大家普遍反映从讲座中获益颇丰,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学术生活,还拓宽了自己的学识。近期,史晓林博士后的《老年骨病新进展》的讲座也将开讲。
博士系列讲座的推出浓厚了医院的学术气息,树立起医务工作者终身学习良好观念,为培育科研教学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王纪兴)
首次护理带教老师竞聘上岗
为了激发临床护理带教人员积极性,提高临床带教工作的质量,8月19日,我院举办了首届护理带教老师竞聘小讲课比赛,18名护士参加了竞聘,主要形式为小讲课比赛,学生作评委现场打分,并由护理部结合竞聘者平时的工作表现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最后有14名护士脱颖而出。张水英、施杭萍、沈叶娣获小讲课比赛前三名。护理部还对录用后的带教老师制订了切实的考核奖惩制度。通过竞聘上岗,使临床带教老师进一步树立了现代护理教育理念,明确了现代护理教育观以及如何培养护理学生评判性思维及提升临床带教有效性的方法,使我院护理带教工作更趋规范化、制度化。
(赵晓黎)
【行风建设】
分析满意度反馈情况
整改抓问题加强管理
8月23日,院部在院务会、院周会上传达了省卫生厅召开的18家省级医疗单位纪委书记会议精神,通报了省卫生厅监察室和省纠风办联合进行的省级医疗单位行风满意度调查情况,党委书记高尔昌在分析了这次满意度测评情况后表示,院部要对测评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尤其是对病人有不满意的项目和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研究,落实整改,要求全院职工认真按照“医院管理年”的目标要求,彻底转变医院经营和医疗服务观念,紧紧围绕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切实抓好行风建设工作,坚决杜绝收受“红包”、“回扣”现象,认真听取病员意见建议并加以改进,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医院社会美誉度。
(党 办)
【援外医疗队讯息】
来自援中非医疗队的医讯
8月10日,是中国援中非医疗队妇科的手术日子,这天按计划将对一位名叫Kokpan、年已40岁的黑人妇女进行手术。不巧的是,手术室护士和妇产科医生都发着高热无法参加手术,病人已经无法再等。赵高高队长果断决定按原计划进行手术,并作了周密部署:外科暂时停诊,考虑到外科杨医生头昏脑热、四肢酸软,刚服了抗疟药,就安排他手术室巡回,自己则亲自上手术台,外科、妇科、麻醉师和护士密切配合,成功地为患者切除了子宫肌瘤和一个重达12斤余巨大肿块,在队长赵主任的统一调度下,大家克服了人员少、条件差的困难,齐心协力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十分感谢中国专家将困扰她两年之久的顽疾彻底根除。
中国援中非医疗队 杨惠文 8.13电子来稿
中国援中非医疗队 杨惠文 8.13电子来稿
【光荣榜】
光 荣 榜
2005年1-7月病历质量检查获奖组别:
妇产科:刘春娟组 内 二:范翠华组
肝 科:吴伟民组 内 三:吴 育组
内 三:王文成组 妇产科:李瑞兰组
抄送:浙江中医学院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建设厅
省医院管理研究中心 市卫生局
打印:高丽 校对: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