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PROFILE
癌症,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治疗手段多样,其中抗肿瘤药物至关重要。依据作用机制与来源,抗肿瘤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
细胞毒类药物
细胞毒类药物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1
烷化剂
像环磷酰胺,分子中含烷基,可与DNA鸟嘌呤碱基结合,使DNA链交联或断裂,破坏结构功能,阻碍肿瘤细胞分裂。此类药对多种癌症有效,但副作用大,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
2
抗代谢药物
以氟尿嘧啶为代表,结构类似体内代谢物,可竞争酶或掺入核酸,干扰DNA和RNA合成。例如,氟尿嘧啶在体内转化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影响DNA合成。常用于消化道、乳腺癌等治疗,不良反应有口腔炎、腹泻。
3
抗肿瘤抗生素
阿霉素是典型,能嵌入DNA碱基对,阻碍DNA转录和复制,还产生活性氧损伤细胞。广泛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心脏毒性是主要限制因素。
4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
长春碱类:如长春新碱,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聚合,使细胞分裂停滞于有丝分裂中期。主要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神经毒性较突出。
紫杉醇类:像紫杉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稳定微管,同样使细胞分裂受阻。常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过敏反应和骨髓抑制常见。
二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特有分子靶点发挥作用,对正常细胞影响小。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伊马替尼针对BCR - ABL融合基因,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信号传导。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相对传统化疗药轻,如水肿、胃肠道不适。
单克隆抗体
曲妥珠单抗特异性结合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阻断信号传导,介导免疫杀伤。适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胃癌,心脏毒性需关注。
三
免疫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借助人体免疫机制抗癌,为癌症治疗带来突破,其机制包括免疫激活、打破免疫逃逸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常用药物有抗PD -1抗体(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抗PD -L1抗体(如阿替利珠单抗)和抗CTLA -4抗体(如伊匹木单抗)。CTLA -4在T细胞激活早期起作用,PD -1/PD -L1则在效应阶段发挥作用。这类药物已在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等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提取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和改造,增强其抗癌能力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 -T)是代表,将识别肿瘤抗原的受体基因转入T细胞,使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治疗中效果良好。
四
其他类型
激素类药物
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可使用激素类药物。如他莫昔芬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通过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抑制肿瘤生长;比卡鲁胺用于前列腺癌,阻断雄激素活性。
生物反应调节剂
干扰素可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用于白血病、肾癌等。
结语
不同类型抗肿瘤药物各有特点,临床常联合使用,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文字:朱红叶
排版:傅越
审校:高文仓、杨静、陈冬
★
联系电话:
0571-85288202
搜索「」网络结果
暂无留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微信扫一扫可打开此内容,使用完整服务
请选择补充原因